昨天,在位于泗门镇的恒青农场,一台挖掘机挥舞着“长臂”不停地开挖、平土,为新一年稻虾综合种养做准备。“这个300多亩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经过一年的尝试,除了龙虾养殖有可观的收益,单季水稻的亩产量也比常规种植高20%以上,每亩可增收2000元至10000元。”谈及“稻虾”种养效益,农场负责人张义青信心满满。
稻渔综合种养是余姚市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余姚市通过稻渔种养补助政策、培育稻渔种养主体等举措,大力推广稻鳖、稻渔共作等新型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稻”路。这种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种养新模式,正在余姚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强劲生机。
市十六次党代会以来,余姚市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的策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加大数字化技术在水产、水果、蔬菜、粮食、畜牧等领域的推广运用,不断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省农业“机器换人”高水平发展先行县等荣誉,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创建名单。
在谢家路休闲渔庄,负责人宋庆苗正使用电子设备远程监视系统软件查看鱼塘的情况。宋庆苗说,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数值自动采控,实时监测和记录整个养殖周期的水质数据,增氧设备也能实现自动开关,当溶解氧下降到一定数值时系统就会报警并自动开启增氧机。
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是余姚市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又一成果。在余姚市,像谢家路休闲渔庄这样的数字化工厂还有很多。蔚蓝智谷“横坎头红芯数字农业植物工厂”通过NFT浅液栽培系统、避免滋生病虫害的模块化管理、专业的营养液配方等核心技术的运用,每年可让蔬菜连续生产19茬至20茬,预计年蔬菜产量可达360吨,年产值1500万元。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是支撑。浙江博凯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置有TMR自动喂料系统、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等设施设备,全面实现挤奶、喂料等生产功能自动化,奶牛存栏3500多头,每天可产牛奶40多吨。
余姚市现代农业发展资源禀赋多样、产业体系丰富、产业基础扎实、设施装备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高,经营体系和绿色发展基础雄厚。回首过去两年,余姚市积极地推进农业领域“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全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了以“一核四区”为布局和一批重点项目为引领的发展蓝图,在抓好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文旅融合发展,搭建电商营业销售平台;(下转第3版)(紧接第1版)开发了“四明红”革命老区共富场景、榨菜产业大脑、全民飞手等一批数字应用,现已成功创建各类农业数字化示范单位38家,其中数字农业工厂11家(省级8家、宁波级7家),宁波市数字化种养基地27家。
为深化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接下来,余姚市将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为契机,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四明山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区中长期发展定位,总体布局“四区四园”(“四区”即南部四明山林下经济特、中部姚江生态水乡农业区、翠屏山区余姚杨梅水果特和北部余姚滨海加工型蔬菜特;“四园”即四明山林下经济产业园、横坎头田园综合体、中泰农业生态园和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确立28个重点量化指标,组织实施“产业提升、平台打造、产业融合、绿色生态、数字赋能、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共22个既定重点项目,总投资53.66亿元,推动余姚市优势特色产业向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提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