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全市排查621条河流9550个入河排污口
全长15.79公里的桃花溪是长江一级支流,曾因管网不健全、雨污混流导致水质长期为劣Ⅴ类,也影响着长江水质。自2021年以来,九龙坡区以入河排污口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桃花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桃花溪及流域内的彩云湖水质提升至Ⅳ类。
3月1日,也是《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三周年之际。3年来,重庆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着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已连续7年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开展全市范围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从源头推动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明介绍,截至2023年,全市已排查621条河流9550个入河排污口。其中长江、乌江、嘉陵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已整治完成3744个。
春寒料峭,两江新区肖家沟水库,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的工作人员正通过无人机,对嘉陵江水系跳墩河流域的4处雨洪排口进行排查。除了定期巡查监测,两江新区还在城镇雨洪、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各类排污口安装了智能监测系统。
2019年,渝北区(含两江新区)作为全国仅有的2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随后,重庆迅速将排查范围扩展至长江、乌江、嘉陵江干流。
2022年,重庆印发《重庆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全域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按月召开调度会、培训会,为各区县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提供‘点对点、一对一’技术帮扶。”刘明介绍,在此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委推动完成30亩以上的养殖池塘专项治理,市住房城乡建委开展了主城排水系统溢流整治……我市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格局。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花溪河土桥段时常有污水排出,极度影响花溪河和长江水质。
“排查发现,花溪河土桥箱涵大部分从小区下方穿过,末端污水长期直排。”巴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根本上解决排污口的水质问题,巴南区启动实施了花溪河综合整治项目,并将土桥箱涵雨洪排污口涉及的区域纳入重点整治范围。该区在源头开展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片区新改建管网约5.77千米;在箱涵末端设置水质净化站用于处理混合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1万立方米,完全解决了土桥箱涵污水直排的问题。
“通过入河排污口分类施策、系统整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刘明介绍,通过清污分流改造,大沙溪、清水溪等一批雨污混排口入江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提升至V类、Ⅳ类;通过“排口整治+环境修复”,溉澜溪、盘溪河等一批沟渠类排口实现“水清岸绿”整体蜕变,周边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杨科军介绍,针对水环境治理数据碎片化、烟囱化等问题,重庆融合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开发并上线运行重庆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App,推动入河排污口水质超标精准溯源、精准管控。
九龙坡区在全区范围内安装了次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24套、流量自动监测站10套、视频监控38套,在支流入口、行政管辖分界点、排污口、护岸等实施24小时监控,对河岸沿线个窨井开展液位监测,避免污水溢出入河。
“我们基于排污口污染特征数据库、河流湖库水质数据库、一二级管网数据库,通过DNA水体污染物、水质指纹、水质光谱监测、水质热成像等精准溯源技术进行监管。”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副局长王玲介绍,两江新区还采用“智能化、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的监测感知设备,解决排污口前端感知力弱、智能化程度低、监测方法标准不统一、及时性差、精准度低、成本偏高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入河排污口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污染精准溯源模型,推动入河排污口细化、量化、闭环管理。”刘明表示,重庆将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坚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动三峡库区城镇污水溢流问题整改,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
痛风发作是由于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关节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不仅如此,在科普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还会结合直播与短视频两种形式,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世界互联网大会“算力网络”专题论坛:“算力网络”为智慧世界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算力方面的相关需求迅速增加,各国竞相发展算力产业。作为算力主要载体,算力网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地质工作者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七鳃鳗化石,其身形细长如鳗鱼,口如吸盘。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张江永研究员鉴定为孟氏中生鳗。
29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时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基本实现航空出行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核心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运营。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药物通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小组发现,经过仔细修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松弛素-3分子,可降低治疗这些疾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
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需求激增。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时候的温度、安全性仍是制约其逐步发展的瓶颈。
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近期,因为“义乌老板娘”可以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介绍自家商品,人们再次被这个号称“世界超市”的贸易重镇所震撼。
“去年玉米大丰收,今年又包了300多亩地,咱盘算着,也‘整’台机器,起垄、播种、侧深施肥都好使,早点为春耕做个准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
以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基本逻辑。